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指皮肤、黏膜和眼球等体表组织因胆红素沉积而出现黄色。
胆红素是在人体内代谢蛋白质时产生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通过肝脏排泄出体外。但是,当胆红素代谢或排泄存在问题时,就会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出现黄疸症状。
成年黄疸的出现,往往与肝脏疾病、胆道疾病、溶血性贫血等病理状况有关。
对于成年人而言,黄疸的正常范围为胆红素血清总值在5.1-17μmol/L,直接胆红素血清总值≤3.4μmol/L。
黄疸并非一定是病态的,比如在新生儿出生后几天内出现的生理性黄疸,通常与新生儿肝脏的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完全有关。而对于成年人而言,如果血清总胆红素正常且无相关的病理状况,黄疸出现几天到一周之内可以恢复正常,不必担心。
黄疸持续时间长常常是肝脏疾病或胆囊、胆道疾病引发的。肝脏疾病常见的有肝炎、肝硬化等,胆囊、胆道疾病常见的有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胆石症等。
此外,溶血性贫血也可能导致黄疸持续时间较长。溶血性贫血指红血球寿命短、破坏过多,肝脏某些解毒功能因此受到压迫,导致胆红素不能得到正常代谢和排泄,出现黄疸症状。
如果成年人黄疸持续时间长,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医生需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胆红素、超声检查等,进一步明确病因,做出正确诊断。
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也不同。早期诊断治疗,可以有效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