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淤血是血管破裂后血液聚积在周围组织内形成的一种状态。手术后淤血的形成原因可能是手术中对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过多;也有可能是手术中麻醉药物的副作用导致血管扩张,出现淤血。
手术后淤血严重影响了伤口愈合以及术后康复,有时还会导致手术风险的增加。所以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促进淤血的吸收和疏通。
手术后淤血排完需要一定的时间,其时间长短与淤血的数量和深度有关。通常淤血会在手术后24小时内达到最高峰,大约7-10天后逐渐消散。
淤血的吸收过程需要修复组织的新陈代谢,其吸收过程以淤血组织为中心,不断向外扩散。而吸收淤血所需时间受伤口长度及血液流通的速度的影响。术后淤血面积过大或病人身体代谢功能不佳者,吸收淤血时间也会相应延长。
1、术后保持患部静止
手术后需要保持患处静止,避免患处活动剧烈。特别是四肢等部位,患处过多活动会导致淤血聚集,加重淤血的难以排出,导致愈合时间更长。
2、进行体外物理疗法
如按摩、热敷、适当的功能锻炼等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淤血的吸收,同时还能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
3、口服消肿药物
可口服消肿药物,能够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免疫反应加速淤血吸收。
术后淤血的预防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一环。预防措施如下:
1、尽可能选择专业规范的医院手术
2、穿戴适合的手术服装
3、选择合适的手术操作方法,术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避免手术损伤组织器官
4、术后按照医生指示进行休息和康复,加速淤血吸收过程
5、遵照医生的嘱咐,合理用药,避免副作用对淤血吸收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