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婴儿出生后的前几周内,母乳喂养的频率应该是比较高的。哺乳初期,宝宝吃奶的时候需要的奶量比较少,但是需要较为频繁地进行喂养,这样才能保证宝宝得到充足的营养,满足宝宝的喂养需求。
由于母乳中的成分是随着孩子的需求而调整的,因此频繁的哺乳可以更好地刺激母亲身体中乳腺的分泌,保证宝宝获得的奶量充足。
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他们的进食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宝宝生长的前几个月中,宝宝可能每天需要喂养8到12次。
当宝宝长大后,他们的胃口会变得更大,一次的进食量也会逐渐增加。这个时候,母亲不再需要像哺乳初期那样频繁地哺乳宝宝,而是可以根据宝宝的需求来调整母乳喂养的次数。
科学的哺乳时间应该根据宝宝的需求来确定。在早期哺乳时,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宝宝的生理需求。当在喂养的过程中,宝宝的吞咽节奏变慢,有时甚至停止吞咽,这时母亲需要及时把宝宝拍嗝,并且换另一边的乳房继续喂养。
在宝宝的进食量逐渐增加后,每次母乳喂养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通常情况下,单次哺乳时间应该掌握在20到30分钟之间。如果宝宝反复吮吸一侧乳房后,还是持续吸吮不多出乳汁,这个时候就是需要及时换另一侧乳房了。
对于母乳喂养的时常,不存在一个标准的群体。每个宝宝的身体情况及生长发育各自不同,需要的母乳营养也不同,因此拔奶的时间并不存在固定的规律。
在每次喂完宝宝奶后,母亲可以轻轻抚摸乳房,如感觉到胀满或者有泛米豆大的硬块,就需要拔奶了。在工作日,母亲可以选择在白天时间进行拔奶,并保存在冰箱中,方便晚上喂养宝宝。当然,如果母亲的时间较为宽裕,可以在宝宝吃之后拔奶,等到下一顿喂奶的时候拿出来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