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别直参保质期多久 保质期多久?这样存储吃危险!

1、保质期的定义

保质期是商品在特定条件下,保持其品质、安全和功能的时期。在保质期内使用,商品可以完整地发挥其性能和效果,还能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保质期不等于使用期。也就是说,保质期结束不代表商品就不能使用了,但是需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是否有质量问题。

2、不同商品的保质期

不同的商品保质期各不相同,通常取决于其性质、配方、包装等因素。以下是常见商品的保质期:

饮料类:一般为6个月到12个月,开瓶后需在2天内饮用完毕。

干货类:大米、面粉等为6个月到1年,鱼干、肉脯等为1个月到6个月。

瓶装食品类:牛奶、酸奶等为1周到1个月,果酱、蜂蜜等为1个月到1年。

药品类:分为有效期和保质期,有效期表示药品能够使用的时期,通常为3年,保质期表示药品品质保持稳定的时期,通常为3年到5年。

3、了解保质期的标识

在购买商品时,需要仔细查看保质期的标识。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商品的保质期标识包含三项信息:保质期限、标识时间、保质期结束时该批次商品的基本情况。

为了避免误解,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保质期的限制时间和标识时间,保质期结束时的基本情况则是判断商品是否可用和食用的重要因素。

4、正确存放商品延长保质期

正确的存放方式可以延长商品的保质期限,具体如下:

干燥存放:保持干燥的环境可以有效地防止霉变和细菌滋生。

低温存放:对于易腐垃圾、易变质的快餐食品、肉类等,应放在冰箱中保存。

避光存放:防止光照会破坏某些保健品、化妆品的成分,使其保质期缩短。

密封存放:开瓶食品、调味品等要盖严盖紧,防止外界因素影响其质量。

适量存放:储存过多易腐食品和食品偏多的情况容易超时,因此适当控制存放量非常重要。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