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艾灸就多久 艾灸需要进行多久?

1、艾灸时间的选择

艾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主要以艾绒燃烧后所散发的热和药性刺激人体穴位,起到温通经络、祛湿通瘀、行气活血等作用。艾灸每次的时间选择不同,对于疗效的影响也不同。通常来说,艾灸时间的长短从15分钟到45分钟不等,因具体情况而异。

如果是针对某一部位的局部艾灸,在完成艾灸前,最好事先给患处做好保湿措施,保证艾灸的温度不会过高,区别一般的艾灸可以较长时间,如25~45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消除疲劳等,但不建议长时间憋尿,以及在营养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

2、艾灸的频率和次数

对于经常进行艾灸的人来说,每日1~2次的艾灸时间可以控制在15~30分钟,而长期间隔的服用可以放在每周开展1~2次,每次都进行20~30分钟左右。除此之外,坚持一段时间的连续艾灸,大约可以看到相应的治疗效果,如提高免疫力、预防保健等。

但是,对于一些特定人群来说,如孕妇、左右手的人、孕妇以及疾病患者等,并不建议过度进行艾灸。艾灸数量和频率的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嘱来进行调整和控制。

3、在什么时间进行艾灸

对于艾灸时间的选择,处在不同的生理时段、体质差异、疾病状况等个人差异性因素,均要有所考虑。因此,在艾灸前需要先评估一下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告知医师。在通常情况下,艾灸最好在中午12点到下午4点之间进行,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正合符上,气血活动最旺盛,很有助于身体吸收艾草的营养成分,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

同时,如果艾灸的时间过长,或者是在透风较大、温度过低等环境下艾灸,容易导致身体受凉和感染,要注意保暖和防寒。同时,在准备艾灸之前,还要做到艾草选取、材料准备、空气流通、消毒环保等环境方面的准备工作。

4、艾灸对身体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艾灸虽然有益于改善人体的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协助身体排毒养颜等作用,但在艾灸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艾灸前不要吃太饱的东西,要先空腹20~30分钟后再进行艾灸,方便身体的吸收和代谢。

其次,艾灸不宜在睡前进行,因为艾绒的药性刺激和温度对大脑皮质会影响情感的正常调节,影响睡眠。再者,艾草不能直接放在皮肤上拍打,需要在艾草的两侧放置一块干净的毛巾等物质,以避免艾草直接接触皮肤放生的刺激。

最后,艾草的品种也需要认真考虑。一般来说,医学上常用的主要有远红外线艾草、艾脱、艾穴田鸡及枸杞等。而如果存在过敏或者是其他疾病的情况,就需要及时咨询医师或者是中医药师,以做出良好的治疗和保健规划。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