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僵是指死者死亡后,由于肌肉组织中的ATP耗尽,无法供能,细胞中的钙离子增多,导致肌纤维受到钙离子的刺激,产生的难以抑制的肌肉紧张,从而引起肌肉僵硬,这种现象称为“尸僵”。尸僵一般在死亡后1-2小时内出现,最迟出现在死后24小时内,之后便逐渐消失。
影响尸僵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死者死前身体状态、死后环境温度、死后腐败速度等。例如,高热或运动量过大会消耗身体内储存的ATP,从而使尸僵出现得更快;而低温环境则能够减缓尸僵的出现,让尸体保持更长时间的柔软状态。此外,不同的死因和死亡方式也会对尸僵的出现产生不同的影响。
尸僵对法医学鉴定的意义非常大。尸僵的持续时间可以帮助法医学家判断死亡时间,以及死亡前是否有搏斗或抵抗的行为。此外,尸僵的出现还可以排除一些疑难案件,如有些人口中所谓的“活过来了”等情况,即使人已经没有了呼吸和脉搏,但如果尸体没有出现尸僵,则证明此人并未真正死亡。
尽管尸僵对法医学鉴定有重要意义,但其判断并不总是那么准确。为提高尸僵鉴定的准确性,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如多次测量尸体各部位的僵硬度,综合分析得出较为可靠的结果;还可以结合其他行为学、痕迹学等证据,以进一步判断死因、死亡时间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