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一种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动脉出现阻塞或破裂,导致与瘫痪等严重后果。该病的危险性非常高,病人在脑梗死发作后的前几小时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可能导致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或死亡。
根据统计,脑梗死占中风的70%以上,而脑血管疾病又是导致我国老年人病死率第一位的疾病。
对于脑梗死的及时发现,是致敬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判断脑梗死及时性的标准:
首先,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意识障碍、坐卧不能、语言障碍、肢体麻木等症状,因为这些往往是脑梗死的表现。
其次,观察患者的面色、嘴唇、皮肤等部位是否出现发白、发紫、发红等异常,如果出现这些异常表示患者可能已经进入危险期。
最后,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腰痛、胸痛、呼吸困难、心跳急促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异常,说明患者已经处于危险期之中,需要立即进行诊治。
对于脑梗死的及时发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在发生的2个小时内进行治疗,能够使病人的病情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在三个小时内治疗也可以减轻病情,但是随着治疗时间的推迟,神经功能缺损也会越来越难以恢复。
如果发现症状早,病人迅速接受正确的治疗,则有望避免脑细胞的死亡,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瘫痪和死亡的危险。
预防脑梗死的关键,就是要控制自身患上脑梗死的风险。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要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和休息。饮食上应该多吃水果和蔬菜,尽量避免吃垃圾食品。休息上要保持规律,尤其是年纪越大越要保证睡眠充足。
其次,要保持适当的运动,可以选择跑步,健身或打球等体育项目,选择持续30分钟以上的运动即可。运动不但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对于预防脑梗死也非常有益。
最后,要定期进行体检,特别要检查血脂、血压、血糖等项目,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治疗并将生活方式调整到合适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