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它含有的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此外它还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可以帮助人体维持水盐平衡和正常的心律,有效防治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适当的吃柿子对人体是非常有益的。
柿子虽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但是饭后吃柿子并不是非常好。因为在进食主食的时候,胃酸的分泌会增加,而柿子中的单宁鞣质会和胃酸结合形成不容易消化的物质,会导致不适感和胃肠症状。因此,建议饭后至少等待两个小时后再吃柿子,让胃酸分泌逐渐降低,才能更好的吸收柿子中的营养成分。
虽然柿子对大部分人群都很有好处,但是还是有一些人不能吃柿子。比如,存在消化不良、胃酸过多、胃炎、萎缩性胃炎等胃部疾病的人群不宜食用柿子。此外,因为柿子中含有一定的果酸和有机酸成分,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过敏或过度摄入引起口腔溃疡、皮肤过敏等问题。因此,以上人群均不能食用柿子。同时,另外一些特殊人群,例如孕妇和糖尿病患者也需要控制摄入量,不能过度食用。
为了让吃柿子更好的发挥保健作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新鲜柿子含有一定单宁鞣质,口感较为涩,建议可以放置几天让单宁的涩味慢慢降低再食用;
2、吃柿子的时候最好不要空腹食用,可以在餐后吃,避免柿子中的单宁过多刺激胃部;
3、吃柿子的时候最好不要和富含蛋白质的物品一起食用,以免单宁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消化不良的物质;
4、如果出现吃柿子后口干、口腔溃疡、腹泻等胃肠不适反应,应停止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