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鸡蛋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到蛋黄和蛋白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一般而言,煮鸡蛋的时间应该控制在7分钟左右,这样蛋白质可以凝固,但蛋黄仍然保持着液态。如果煮的时间不够,蛋白可能还没有凝固,口感会有些生涩,而过长的时间会导致蛋黄发硬,口感欠佳。
而对于喜欢软嫩口感的人来说,可以将时间缩短至4-5分钟,这样蛋白质不充分凝固,口感更加嫩滑。不过这种做法需要额外注意卫生问题,并在确保鸡蛋新鲜的前提下进行尝试。
水温对煮鸡蛋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将鸡蛋放入冷水中加热可以更好的控制鸡蛋的熟度,而水温过高会使蛋白质快速凝固,蛋黄难以达到最佳的熟度。因此,我们建议使用常温水或稍微预热一下的水来煮鸡蛋。
如果你喜欢较为完美的口感,那么可以尝试下意识烧开冷水后煮3-4分钟,这样温度掌握刚刚好,鸡蛋会更美味。
在煮鸡蛋的过程中,鸡蛋的摆放方式同样有着不同的影响。如果是小火慢煮鸡蛋,建议在锅中放盐或醋,或者用竹叉轻轻在鸡蛋上划出一个小口,这样能够防止鸡蛋出现裂口,保证口感,同时可使鸡蛋完整漂亮。
如果是快煮鸡蛋,用送进水中,不需要太靠近底部,这样可以避免鸡蛋在底部破裂而影响口感。
煮鸡蛋的时间到了之后,不要立刻捞出来,建议先将鸡蛋放入冷水中,这样可以使鸡蛋受热均匀,同时便于之后的去皮处理。冷水淬煮之后的鸡蛋应该立刻捞起,放置几分钟后去皮,这样可以避免因为鸡蛋热度太高而烫伤手。
去皮时要轻拍鸡蛋,让鸡蛋的蛋壳分裂,这样就能很容易地把鸡蛋壳去掉。同时,去皮时建议放一点食盐或者小苏打在水里,这样可以加快去皮速度,还能让蛋白质更容易与蛋壳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