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熬好的中药的储存多久 中药熬制后应如何储存?

1、中药熬制的影响因素

中药熬制涉及多个因素,如中药材的种类、质量、熬制方法、储存条件等。其中,熬制方法对中药储存时间的影响最大。

传统中药熬制方法多采用煎、蒸、炖等,因煎法熬制的中药一般储存时间较短,通常不超过12小时;蒸法制备的熟地黄、川芎等中药可以储存20天左右;而炖法制备的中药因熬制时间较长一般储存时间较长,但也有差异。

2、适宜储存的中药品种

有些中药经过熬制后,能够在适当的储存条件下保存很长时间,如以制备饮片为主的丹参、黄芪、枸杞等中药,经过熬制后可在常温下干燥保存1-2年,冷藏保存2-3年。

而一些特殊的中药,如藏红花、雪莲花等,也可以经过熬制后储存,但需要储存在低温下。此外,一些由植物根茎熬制而成的药材,如人参、黄精等,也可以储存,但要求保存环境相对潮湿。

3、储存条件的影响

中药的储存条件对中药的保质期和药效有非常大的影响。一般而言,中药的储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方面。

对于大部分常规中药,储存温度应该低于25℃,湿度应该控制在50%-60%左右,避免阳光直射,并保持通风。另外,中药在储存过程中会逐渐失去药效,所以最好在保质期内尽早使用。

4、中药储存的注意事项

中药熬制完成后一定要在保质期内储存,过期的中药不可使用,更不能食用,因为中药在过期后可能变质,不仅药效降低,而且可能产生有害物质。

对于储存过程中出现发霉、虫害等情况的中药,应当立刻淘汰,以免影响到人体健康。此外,在储存中药的过程中,最好将中药品种、来源、熬制日期等进行标识,以便在使用时能更好的了解中药的情况。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