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一种疾病。儿童得艾滋病的主要途径是妊娠、分娩以及哺乳期间接触HIV阳性母亲的乳汁,以及青少年的性传播。艾滋病对儿童会对其身体健康、心理和智力发育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艾滋病病毒会攻击儿童的免疫系统,导致其免疫受损,容易患上各种感染疾病,包括肺炎、结核病等。儿童得艾滋病还会影响其身体发育,导致其身高、体重等生理指标低于同龄人,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神经系统受损,导致智力不足、运动障碍等现象。
儿童得艾滋病后,要积极进行治疗,以尽可能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和辅助治疗两种。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病毒复制和病情进展的方法,但是不能治愈艾滋病。辅助治疗包括疫苗接种、营养支持、心理咨询等多种方法。控制病毒的复制和提高免疫能力可以延长儿童的生存期,提高免疫能力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儿童得艾滋病的生存期和治疗效果有关,如果及时开始治疗,合理使用和坚持用药,可以延长生存期,缓解症状。但如果不及时治疗,预后较差,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据统计,儿童艾滋病的中位生存期为2-3年,但是有一定的个体差异。生存期受年龄、病毒负载、CD4+ T细胞计数、并发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预防儿童得艾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孕妇艾滋病筛查,一旦发现HIV感染应及时接受治疗,尽可能控制病毒复制和传播;
2、分娩时采取安全措施,避免母婴传播;
3、母乳喂养儿童时,确保母亲的艾滋病病毒负载低,避免HIV传播;
4、青少年应加强性教育,避免性交易,使用安全套等措施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风险;
5、艾滋病患者不要与其他人共用口腔用具、注射器等日常用品,避免通过血液、体液等方式传播病毒。